这批黑衣人训练有素,同之前那些来截物资的人简直不是一个水平的。
并且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这批粮食即便带不走,也要把所有的都烧毁。
这些人训练有素,应当是豢养的死尸。
武毅原本还能够不落下风,可后来身边倒下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一边要对战,一边还要保护柳卿卿,就这样分了神,身上也挂了彩。
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是有限的,在敌我人数悬殊的情况下,对方使用车轮战的方式也能够将武毅的精力悉数耗尽。
没过多时,他就从身上挂彩到了身负重伤的地步。
不过,即便如此,武毅却是把柳卿卿保护的很好,只是这其中有没有平王的受益便不得而知了。
在武毅又一次把剑刃刺透面前死尸的身体的时候,忽然觉得一阵疲惫袭来,好像连把剑拔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武毅抬头望了一下天空,觉得有些疲惫,好想就这么躺在地上睡一觉啊。
他是不是回不去了……
离北疆阵营五十里外的地方,因着平王的谋算,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京城里头倒是难得的祥和。
御书房里,皇帝再一次召见了夏清宁,面前摆着的是姜云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上头明明白白地写着如今的状况已然扭转,不日大军便可以大获全胜,班师回朝。
这些全部都得益于夏清宁及时送去的粮草。
“朕要记你头功一笔啊——”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这也是连日来为数不多的一件好事情了。
夏清宁垂首道:“臣女不敢,不过是分内的事情罢了。”
相处这么久,皇帝也知晓夏清宁的性子,她不会居功自傲,相反,夏清宁表现得尤为妥帖,说话做事都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稳。
皇帝并不纠结于此,大手一挥,爽朗道:“无所谓你认不认你这一笔功劳,朕总是替你记着的。以待来日,你若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尽管来找朕兑现就是。”
“再一个,别的事情你都可以推脱,安定将军的庆功宴你可是万万不能退却的,否则安定将军班师回朝之后,还以为朕苛待了功臣呢,无论如何朕也不可能寒了安定将军的心啊!”
夏清宁笑着应下。
正说着,皇帝一时兴起,便让夏清宁陪着他去御书园逛逛。
夏清宁自然是却之不恭的。
“说起来,朕已经许久不曾如今日这般放松过了。”
“自从突觉开始侵扰北疆的百姓之后,朕是连夜的睡不着觉,夜晚做梦的时候都会被惊醒,梦到那些蛮子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京城,梦到我大宋内忧外患,最后面临亡国之灾。”
夏清宁心中在想,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预言梦呢?
毕竟按照原书的结局来说,大宋皇帝的结局不就是做一个亡国之君吗?
不过这话夏清宁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一旦说出来那便是拿九族在开玩笑了。
“如今大宋国运昌盛,皇上实在是有些过虑了。”
皇帝但笑不语,如今大宋是一个什么境地,只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他实在是做不到盲目自信。
那些或是恭维或是谄媚的话,听听也就罢了。
两人正走着,前头忽而出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被许多宫女和小太监们簇拥着,好像是在采摘花露。
皇帝见了那人,脸上的忧愁都消散了几分,夏清宁不动声色地打量起那人的长相,发现他的长相同皇帝有着七分相似,心里揣测着对方大约是某个皇子。
两人朝着那位皇子靠近的时候,皇子一下子反应过来,朝着皇帝行了一礼。
“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身边的人也对着那人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夏清宁心头一惊,原来眼前这位温润如玉的公子竟是那草包太子。
今日他不曾穿象征着太子身份的蟒袍,而是身着一身月牙长袍,头戴白玉冠,看着风光霁月的,不像是皇室中人,倒像是谁家的贵公子。
夏清宁看皇帝的样子,应当对这个儿子很是喜爱的,不然也不会早早的就立了太子。
毕竟,如今的皇帝正值壮年。
以往哪个帝王不都是在快要寿终正寝的时候才会想着立储君的事情?
当皇帝的,哪个不想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多待几年?
不过,原书当中这位太子宋千盛却并没有什么才略,是个实打实的草包,不仅没有重振大宋的雄威,反而是做了奸人的傀儡,忠奸不辨,宠信奸臣,做了不少迫害忠臣的事情,最终险些导致了大宋的灭亡。
如果说大宋在如今皇帝的手上是逐渐走向了衰落,那么在这位太子手上便是彻底走向了灭亡。
还好天不亡大宋,还有一个宋千俞力挽狂澜,在大厦将倾之际独自扛起了所有。
夏清宁压下心中的惊讶,朝着宋千盛行了一礼。
“臣女见过太子殿下。”
宋千盛眉目如画,展颜道:“看来这位妹妹就是如今父皇颇为宠信的如意郡主了吧?”
夏清宁道:“不敢当宠信二字,只是身上偶尔会给清宁一些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罢了。”
夏清宁说话的时候客气而又疏离,她实在是不想和面前之人有太多的交集,最好是敬而远之。
不过宋千盛似乎并不想如她所愿,反而表现出了对夏清宁极大的兴趣。
“如意郡主实在是过谦了。”宋千盛目光灼灼,盯着人看的眼神让夏清宁很是不喜欢,就像是在看猎物一般。
“盛儿,你这是在采花露?”皇帝望着宋千盛手中拿着的容器忽而开了口。
宋千盛笑说:“回禀父皇,正是如此。”
“儿臣知晓父皇每每泡茶喜爱用花露和陈雪,如今还不到下雪的时候,便想着替父皇存一些花露。”
皇帝笑得开怀拍了拍宋千盛的肩膀,眼中的欣赏都要溢出来了。
“你倒是思虑周全,只是,这样的事情交给下人去做也是一样的。”
宋千盛却满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