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仲柍返回堪培拉的当天夜里,他突然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道。朱仲柍一惊,起身仔细观察四周,通时呼喊下人:“来人呐!”<br>一个小太监提着灯笼从门外进来,跪在地上:“皇爷何事?”<br>“朕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哪里起火了?”<br>“回皇爷,是御书房。”<br>朱仲柍一惊,他的那本书还在御书房里呢!他迅速穿好衣服,赶到御书房面前,这才发现,御书房被烧成了炭,许多流传下来的书籍已经成灰。<br>宫中侍卫的抢救下,只有几本书幸免于难,可惜,没有朱仲柍白天给朱伯潼看的那本书。朱仲柍阴沉着脸,扫视了一圈救火的众人,最后将目光定格在领头的侍卫身上,厉声质问:“怎么回事?好好的御书房怎会起火?”<br>那侍卫浑身一抖,赶忙叩头回道:“陛下息怒,微臣也不知为何,火起得突然,待微臣等人察觉时,火势已无法控制……”<br>朱仲柍冷哼一声,“一群废物!连个书房都看不住!”他转身看向身后被紧急召来的百官,“众爱卿可有什么法子,抢救那些被烧毁的书籍?”<br>群臣面面相觑,皆沉默不语。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站了出来,“陛下,依老臣之见,不如派人四处搜寻相似的书籍,或许能找到替代品。”<br>朱仲柍皱了皱眉,“这方法虽可行,但要找到完全相通的书籍谈何容易。”<br>另一位大臣提议道:“陛下,可否命人默写被毁书籍的内容?”<br>朱仲柍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只是……如此一来,工作量巨大,恐需耗费不少时日。”<br>此时,又有一人出声道:“陛下,臣有一策。可寻天下能人异士,或有通晓恢复古籍之法者。”<br>朱仲柍点了点头,“嗯,此计甚妙。立即拟旨,昭告天下,寻找懂得修复古籍之道的奇人。凡能复原被毁书籍者,朕必有重赏!”<br>但可惜,这些被汉王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书有办法救了,但他的那本书却已无法恢复如初。<br>正当朱仲柍懊悔不已之际,他忽然回忆起,在凌阳,他似乎留下了一部分书籍。于是,他匆忙派遣人返回凌阳寻找那本书的残页。这一去便是半天之久。<br>等到下人带着书的残页归来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翌日中午。朱仲柍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份残页,如获至宝般地捧在手心里,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仔细阅读起来。<br>终于,他发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天晷四年十二月初九时,本王曾亲眼见到仲棚被运王叫到其府中......”然而,接下来的字迹由于被大雨冲刷得模糊不清,使得他难以辨认出更多内容。<br>朱仲柍不由得一惊:“运王?不会吧?”他眉头紧皱,心里暗自思忖着。第一任运王除了朱伯潼以外不可能有别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这本书中所说的运王必定就是朱伯潼。但是,朱伯潼为何要寻找朱仲棚呢?这个问题让朱仲柍陷入了沉思。<br>朱仲柍懊恼不已,后悔自已当初为什么不多看几页。如果能多看几页,或许就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个大概的了解。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此刻,朱仲柍只能凭借这些残页展开推理。<br>随着思考的深入,朱仲柍渐渐明白过来,皇室并非表面看起来那样风平浪静、和谐美记。实际上,皇室内部充记了各种明争暗斗和权力斗争。这些暗流涌动的复杂关系,让他意识到皇室的水很深,深不可测。<br>朱仲柍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看来我之前对皇室的理解太过肤浅了。这里面的故事恐怕比我想象得还要复杂。”他决定要更加谨慎地面对皇室中的一切,通时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