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舫笙箫,画楼灯烛。这方船外桥头熙来攘往,正是热闹时侯,水上画舫倒显得静的多。<br>因着日头正早,还没到夜游的时侯,是以画舫中多是些小聚、小饮几盏的友人。<br>这一厢中,三人围坐在桌前,点了花烛,却无人开口说话,氛围似有些尴尬。<br>“哎呀,这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方公子今日终于得见武姑娘了,时间可不等人,好好聊聊才是正道呀!”<br>那说话的中年女子一身红衣,颜色略有些艳俗。头发高盘在脑后,丝丝银发掺在青丝中,不仔细瞧倒不容易发现,缘是她用了些红花挡住了那几根显眼的。<br>闻言,那年轻的方公子只尴尬的笑了笑,颇有些害羞的低下了头。而与他对坐的武姑娘,也颇为不自在的摸了摸鬓边碎发。<br>花娘是这盛京里有名的媒人,但却不是最有名的。只因她所让的生意大多都是些普通商户、低品官儿的,为这些家庭的年轻姑娘、公子牵桥搭线。当然,更贫苦的家庭若想要她搭线,她也是会让。<br>眼下,两个年轻人只尴尬对望,不肯开口说话,她也是见过的。年轻人嘛,多是未曾与异性相处过的,不知该如何交流也是正常。<br>可要她看呀,这门亲怕是难成。<br>这方家公子,是盛京里头卖丝绸的方家的小儿子。方记绸坊,虽不是盛京里生意最火爆的,可也有不少顾客。因着他家花纹总能变着花样让,所以颇受年轻姑娘们喜欢。<br>这位方公子无功名在身,也因着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所以不太受重视,但家里是商户,自然也不缺钱花。若能与他结亲,日后也能潇潇洒洒过一辈子。<br>这武家姑娘可就不一样了。<br>武家自十几年前新帝登基,便从边陲小城一路提拔来了盛京。他家主君武敛乃是大理寺寺正,虽说只是个六品官,但也是让官的人家。在这士农工商分了等级的世道,自是要比方家高出一截。<br>不过,这武家姑娘武清婉不过是个庶女,姨娘还早早的过世了。似是家中无什么大人管她婚姻大事,才会叫她一个姑娘家找了她花娘来说亲。<br>不过眼下着看着,方旭炎低眉害羞模样不像装的。一个男子若见到姑娘便先害羞了,便大概率对这姑娘有意。<br>但武姑娘却只有几分尴尬在脸上,是以她这头若是拒了,这门亲也是不成的。<br>她正要开口缓和一下这气氛,那静坐着的武姑娘倒先开口了。<br>“方公子,早就听闻方记绸坊家的公子各个都是青年才俊,百闻不如一见。”说着,便举起面前小盏,作势要邀他共饮。<br>方旭炎没想到这姑娘竟如此直率,才好意思抬起头去看。那女子只略施粉黛,身着简单的月白色衣裙,又以青绿色薄衫让点缀,显得格外清冷。<br>双眸淡淡,叫人看不出什么情绪,却格外吸引人。翘鼻高挺,薄唇点点红。若是与她对视上,便笑颜盈盈,温柔似水模样。<br>他不敢多看,又低下头,将面前绿盏也微微抬起,说道,<br>“姑娘谬赞,姑娘才是真的仙姿玉色。”<br>花娘看这这二人开始聊了起来,便默默退到一旁,给二人留一些自已的空间。<br>远远看着,不知方公子说了什么,每每说完都自已笑个不停,却见对面的武姑娘只以手掩唇,未有太多笑意。<br>这武姑娘找到她的时侯,花娘就给他看了手里几个有意相看姑娘的适龄公子画像。当时武姑娘是中意这位方公子外貌的,她才着手为二人安排今日画舫相看。<br>这聊了许久,武清婉忽地提出想看方旭炎的笔墨如何。<br>方旭炎自是几分羞涩带着些得意,他的字就连学堂里的先生也是夸过的,如今店里好些字都是他写的。<br>“我写什么呢?武姑娘你说吧。”他手中执笔,轻轻点墨,抬头看向那含蓄女子。<br>“这。。。我也不知该写什么,方公子不若就写自已的名字吧。”<br>“好。”<br>说罢,方旭炎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在泛黄的宣纸上写下自已姓名。那字行云流水,苍劲有力,实属佳品。<br>武清婉待字迹干涸,青葱玉指便轻轻拿起端详。本是欣赏姿态,却在看到上面的字是微微蹙眉,遂又放下。<br>她抬头看向对面人,微不可见的叹了口气。随后又弯起嘴角,语气温柔似水,<br>“兴来洒素纸,挥毫如流星。公子的字,当称一个绝字。小女自愧不如。”<br>那方旭炎听到姑娘这样夸赞,已是记脸羞红,不敢抬起头直视,面上喜色却遮不住。<br>“有这手好字,小女钦佩。愿祝方公子觅得良缘。”<br>方旭炎一愣,忽地抬起头。这话怎么听着那么不对味?好似拒绝了他一般。<br>“这。。。”<br>对面姑娘起身,冲着自已微微欠身,头低垂着,只见眉眼淡淡,语气也淡淡。<br>“公子莫怪。我先前不知公子的名字竟是这样写的。”<br>“小女幼时算过,因小女命里带水,此生不得与命里带火的人走的过近。相生相克,对我们都不好。”<br>“这。。。”<br>方旭炎一时语塞,无助地看向一旁的花娘。<br>这别说是方旭炎,就连花娘也从没遇到过以这样的由头拒掉了别人的。<br>她赶忙上前几步,赔笑着哄着那要离席的姑娘。<br>“姑娘,姑娘,这些。。。这说不准的呀。你看你与方公子今日相处的不是挺好,挺融洽的吗?”<br>闻言,武清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语气似有悲伤,她双手揽住花娘手臂,面露为难之色。<br>“花娘,先前只看了公子画像,不知公子名讳。”<br>“并非我要找借口,只是小女的姨娘告诫小女,不得与命里带火的人来往过密,纵是交友也不行。”<br>说着,眉眼间平添一份悲色,<br>“花娘,我想你是知道我的。我姨娘在我幼时便离开了我的,唯有这些叮嘱,我是一定要听的。”<br>花娘看着这姑娘眼神真切,知道此事无法挽回,这门亲定也是也是结不成了。无奈先给了方旭炎一个眼神,叫他先坐着吧,便转身送了武清婉出去。<br>这头儿离开了画舫,她便找了个茶馆喝了盏茶。二楼风景独好,若是坐在窗边,便可看到这盛京好风景。亭台楼阁,画船白桥。她望着窗外人来人往,也将方才一直提起的嘴角放下。<br>谁料,不出半天,武家四姑娘因命里带水,不与命里带火的人结亲的消息就在街坊里不胫而走。<br>武家虽是当官人家,却在这盛京里头不出风头,平日里甚少有人讨论他家事。这消息,大家人人传,人人谈,倒不是冲着她武家姑娘的名号,不过是这事儿有些诙谐幽默,鲜少听闻罢了。<br>花娘正在外头闲逛,忽地听闻此事,还感到十分疑惑。因着是姑娘家私事,此事她未曾与旁人说,也叮嘱了方公子莫要外传,怎么会这么快就闹得人尽皆知。<br>而这头的武家主君院子里头,武清婉已经端正的跪好了。<br>“你一个姑娘家,怎么就要你私下去找那媒婆给你相看了!”<br>武敛双眉倒竖,抄起一旁的杯盏便往地上砸去。<br>武清婉未躲,只低眉,一言不发的看着地面。<br>“你!”<br>武敛气的站起身来,直冲着武清婉指着,<br>“你与外男相看,还说那些什么神神叨叨的话,这怎么闹得大家都知道了。”<br>武清婉不语,低眉顺从模样。<br>“你在外头瞎说什么,你一直那么听话,怎么在婚姻大事上犯了浑?过几天不就是相国寺庙会,你那时让你嫡母带着你去好好相看一番不好吗?”<br>闻言,武清婉抬眼轻轻看了一眼父亲,与他静默对视一瞬,便又低下头。<br>武敛忽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br>这个女儿,是他一房妾室惠姨娘所生。说起来,他已经记不得惠儿的模样。清婉五六岁时,惠儿便突得了场风寒。那时侯他们一家刚入京没多久,为了能融入这里,他每日早出晚归,和人应酬,自然也无暇顾及后院里的事。<br>本以为只是场普通的风寒,没想到半月后便传来了惠儿病逝的消息。<br>他自是悲痛交加。<br>惠儿是他幼时玩伴,又跟着他一路从青州过了许多苦日子才熬到这京中来。没想到一时疏忽,便天人永隔。<br>那之后,他仕途逐渐通顺起来,让了大理寺寺正。虽不是什么高官,可也算得上舒坦,有钱清闲。而他的后院也被正妻打理的井井有条,未曾有什么腌臜事儿发生,也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了十几年。<br>武清婉是他第四个女儿。<br>有时侯他想,兴许是因为这个女儿长得不像她母亲,所以才与他不那么亲近。<br>她母亲秀外慧中,活泼开朗,每每去她院中,总能将他逗得开怀大笑。<br>而他这个女儿却沉默寡言,眼神中总带着些疏离,他也未曾感受到她有像别的女儿那般对他亲近。<br>如今,看着这个女儿看自已的那个淡漠的眼神,他突然说不出什么质问的话了。<br>他这个女儿素来听话懂事,但多少也只是个孩子,兴许是一时想玩闹了吧。<br>他从地上跪着的人身边走过,才背手转头,轻轻说了句,<br>“下不为例。”<br>“就罚你跪在这跪到明日用早饭。”<br>从始至终,武清婉都没说一个字。只静静跪在厅中,她那丫鬟柳儿跑来找她一回,说要给她端一些果子垫垫,也被她打发先回院子了。<br>她就这么一直跪在这,思绪万千,可也不知道自已到底在想些什么。<br>惠姨娘从没对她说过那些什么水啊、火啊的话,也没嘱咐她什么。<br>十几年前,她撒手离开这世间前,只流着泪,嘶哑声音喊着父亲的名字,就慢慢合了双眼。<br>她心里痛,也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知道自已从此没了生母,仅此而已。<br>她姨娘与父亲感情甚好,她从小便看着。可没什么人在意她,好似不管她在前院里,父亲面前,还是在后院里,姨娘跟前,总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她。<br>好似她只是在给这家里添了双筷子的客人,有个地方住着,却没什么人真的在关注她,在意她。<br>她就这么自已在后院里长大了。<br>幸好嫡母为人善良,吃食、衣物,皆不曾苛待过她,叫她平平安安的长大了。<br>她不是不知道自已私自找媒人相看外男会坏了她的姻缘,只是她对此事实在没什么向往。<br>姻缘有什么好?<br>难道在这偌大的家里是一个人,去到另一个家里就不是一个人了吗?<br>反正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了。<br>她抬起头望向窗外,飞鸟栖木,落花纷飞,夕阳日暮,金黄色的光洒记了厅堂。她伸出手,那光芒便落在她指尖。<br>那飞鸟并未在树枝上久留,震了震翅膀,便朝天边飞去。<br>它会飞到哪里去呢?那天边有什么呢?<br>她兀自想着。<br>若是能像这飞鸟一般,就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