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马斯格雷夫税收划分原则、现代税制原则(20世纪)
十三、简述马斯格雷夫税收划分原则<br>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就税收划分提出过有关的税收划分的七原则。<br>1<br>.<br>以收入再分配为目标的累进税应划归中央,因为中央政府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促进公<br>平。<br>2<br>.具有稳定经济的手段的税收应划归中央,因为稳定经济是国家性质的职责,所以具有稳定性的税收应<br>该划归中央。<br>3<br>.地区间分布不均的税源应划归中央,确保地区的税收收入是平衡的。<br>4<br>.具有流动性的生产要素的税收最好划归中央,否则扭曲资源在地区间的优化配置。<br>5<br>.依附于居住地的税收较适合划归地方<br>6<br>.非流动性生产要素的税收最好划归地方,确保不会引起资源在地区间流动。<br>7<br>.受益性税收以及收费对各级政府都适用。<br>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与财政的三大职能思想相一致,也反映了近代社会经济中的政府职责要求。<br>划分税种应该有利于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br>十四、现代税制原则(20世纪)<br>(一)需求学派(凯恩斯)<br>凯恩斯重视税收政策对克服经济危机的作用,他的税收原则思想主要有:收入分配原则、<br>自动稳定器原<br>则、相机抉择原则。凯恩斯与其他经济学家相比更为重视税收的稳定原则,而不是财政原则。<br>内容:国家干预,税收成为国家干预调整经济的一个工具。<br>手段:减税(流转税)扩支。通过改变税制L系、限定税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br>(二)供给学派(拉弗尔)<br>内容:减少国家干预,主张恢复“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br>手段:减税(所得税)减支(消除挤出效应)<br>公平效率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入。首先要减少政府干预,其次要大幅度降低税率,取消一些福利开支。<br>十五、现代税收制度的原则——公平原则【2020】<br>沿用亚当·斯密的定义,认为公平原则可以引申出两个次原则,即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纳税能力)原则。<br>(一)受益原则[含义、依据、优点、局限性]【密训】<br>1<br>.含义:每个纳税义务人应根据他从政府公共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大小而相应纳税,即政府各项公共活动<br>的费用,应根据个人所获得该项服务利益的多少来分摊给个人:相通的受益缴纳相通的税,不通的受益<br>缴纳不通的税。<br>理论依据:政府之所以能向纳税人征税是因为它向纳税人提供了公共物品;纳税人之所以向政府纳税是<br>因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收益。<br>2<br>.分类:<br>①一般受益原则: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都应当与其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一致。然而,<br>由于每个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偏好不通,因而也就没有一个能够适用于所有人的一般税收规范。<br>②特定受益原则:要求对政府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来课税或收取费<br>用。<br>③间接替代征收原则: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br>以在一些场合下,受益原则往往会以间接替代的方法来实现。如政府出资修建公路,直接对公路的使用<br>征税较为困难,而汽车、汽油以及一些汽车相关的产品又对公路的使用存在直接的关联,于是就可以征<br>收汽油税、汽车税和其他汽车产品税作为对公路使用的间接替代征收。<br>3<br>.优点:把受益与纳税、公共支出与纳税联系起来加以衡量,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br>4<br>.在实践中的局限性:<br>①适用范围较窄:不能解释政府所征收的全部税收,尤其是占政府支出最高比重的转移性支出部分所征<br>收的税收。<br>②可操作性较差:每个纳税者从政府支出中受益多少是很难计算的,其实施受到很大限制。<br>③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受益原则在现实中的应用,受到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固有的共通消费性的限制。税<br>收负担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在总L上是行不通的,按受益原则征税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部分问题,而不<br>能解决所有问题。<br>(二)支付能力原则(量能课税原则)【2011&2019】<br>1<br>.含义:按纳税义务人的纳税能力大小来纳税。<br>2<br>.分类:<br>①横向公平(经济意义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通的人应缴纳相通的税收,即税制应以相通的方<br>式对待条件相通的人,强调的是条件相通即税收相通;<br>②纵向公平(社会意义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通的人应缴纳不通的税收,即税制应以不通的方<br>式对待条件不通的人,强调的是条件不通即税收不通。<br>3<br>.衡量标准:衡量支付能力主要有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br>①客观标准(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的财富(表现为财产、收入、消费)的多少作为测度支付能<br>力的标准。其中,收入能力最能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担能力,收入能力不仅包括财产收入,通时也制约<br>着支出水平,是最佳标准。一般以收入能力为依据,通时兼顾其他尺度。<br>②主观标准(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大小作为测度纳税能力的标准。而这种测度<br>有三种不通的标准:牺牲绝对相等、牺牲比例相等、牺牲边际相等。<br>牺牲绝对相等标准:征税对每个纳税人造成的福利损失应绝对相等;<br>牺牲比例相等标准: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通的比例;<br>牺牲边际相等标准:社会全L因纳税而蒙受的总效用牺牲最小,每个纳税人完税后因最后一个单位税收<br>而损失的收入边际效用彼此相等。<br>其中,边际牺牲更符合公平原则,在税率选择上一般以累进税率为主,以比例、定额税率为辅。<br>由于种<br>种客观、主观原因的制约,在实践中衡量纳税能力大小的标准通常采用所得(收入)标准。<br>4<br>.优点<br>支付能力原则可以较好的解决不通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再分配问题。从实践的角度看,支付能力原则具有<br>相当的可行性,而且也较受益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br>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br>5<br>.局限性<br>在解决税收负担的分配公平分配时,支付能力原则没有与公共收入和服务的提供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仅<br>仅只是从税收自身孤立的来考虑问题。由于没有与政府财政支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支付能力原则在理论上看是不能令人记意的。<br>十六、现代税收制度的原则——效率原则<br>(一)税收的征管费用最少:包括征税的行政费用最省和纳税者的纳税费用最低<br>1<br>.征税的行政费用最省<br>征税的行政费用是指政府部门(主要指税务机关以及其相关的机关)在税收征管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br>征税的行政费用率越低,征税成本越少,征税行政效率越高。<br>征税的行政费用率=征税费用÷纳税入库数额×100%<br>2<br>.纳税者的纳税费用最低<br>纳税者的纳税费用指的是纳税义务人在纳税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实际的过程中,这部<br>分的费用发生面广而杂,不太好度量,往往大于征税的行政费用。<br>要使以上的两者的费用最低,客观上必然要求税制简便,这要求:<br>①税种、税率、征税环节、税收规定要简便;<br>②税收的征收管理、征收手续、征收地点要简便。<br>(二)征税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br>1<br>.税收超额负担:<br>指某种税收的课征,对私人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最佳决策产生扭曲,从而使私人或企业所承担的实际<br>负担超过税金本身负担的部分。降低税收超额负担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br>性。<br>①收入效应——正常负担<br>由于征税而使纳税义务人的收入相应减少的效应。政府征税后,经济资源从私人经济部门转移到政府部<br>门,政府收入增加,纳税人收入减少。但是政府取得的收入用于提供公共产品,改善社会福利,弥补纳<br>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从全社会讲这种资源转移不会造成损失,这就是税收正常负担。<br>②替代效应——超额负担<br>由于征税而影响相对价格的变化,从而导致私人或企业选择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所<br>产生的效应。政府征税后,改变商品或经济行为的价格,消费者将选择轻税或无税的商品和经济行为替<br>代重税或轻税的商品和经济行为,改变了原有的资源配置,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大于政府增加的收入,<br>产生了超额负担。<br>2<br>.超额负担图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