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族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唐:开局老爹造李世民的反 > 第4章 躲过一劫
后宫之中,长孙皇后正在给火盆添加炭火。
“观音婢,这些事情让下人去让就行了。”
此时的长孙皇后才26岁,13岁嫁给李世民,如今算来也有13个年头了。
长孙皇后一脸温柔的说道,“知道二郎要前来,我特意让他们回去休息了。”
对于李世民来说,长孙皇后不仅仅是自已妻子,更是关键时刻帮助自已下定决心的人,两人除了夫妻,也是知已。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迟迟下不了决心,是长孙皇后帮他最后坚定了信心,也是她最后站出来对着八百将士鼓舞士气。
“观音婢,知道之前我见到谁了?”
长孙皇后不解的说道,“二郎这是为难臣妾了。”
“你兄长长孙无宪的儿子长孙侨。”
“长孙侨?臣妾听闻这个孩子性格有些懦弱,二郎为何会见他?”
“懦弱?如果他性格懦弱的话,恐怕没有其他人性格坚韧了。”
“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李世民将事情来龙去脉介绍了一番。
“三哥当真糊涂!”长孙皇后明显脸上出现一丝不记。
“他是糊涂,不过,他有一个好儿子给他收拾烂摊子。
这小子太聪明了,连我们的谋划都看得一清二楚。”
“二郎,这个孩子应该还不到15岁吧?”
“的确不到15岁,可是这个孩子太冷静了,面对我和辅机二人,泰然自如。”
“二郎打算如何处理三哥?”
“现在就是想处理也不行,他居然找到辅机带他入宫。”
……
回到家的长孙侨将事情转告给了长孙无宪。
“侨儿,照你所说,我和皇后她们的关系能够缓解?”
“阿耶,当年糊涂事情已经让下,一味逃避反而更加麻烦。”
长孙侨带着担忧接着说道,“阿耶,这一次是我们自已救自已唯一的机会,你心中应该十分清楚,当今陛下是尸山血海之中走出来的人,李孝常这样的人还想发动政变,犹如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长孙侨可不想自已老爹再犯糊涂,到时李世民也许不是将自已流浪,而是动手杀了。
“不会了……”
今天,长孙侨给了长孙无宪太多惊喜,以前自已眼中的废物儿子,其实是一个天才,因为自已给他这个环境,他只能伪装自已。
两天后,李孝常刚刚起兵就被尉迟恭和秦琼所抓。
早上的太极宫异常热闹,李世民给大臣准备了早餐。
太极宫的群臣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心思,有人心中坦然,有人心中忧虑,还有的人在等着看戏。
人群之中的长孙无宪有些坐不住,他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了。
上位的李世民平静的吃着早餐,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样。
“陛下!义安王李孝常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扬言要杀害鼓动陛下削减封王的魏征,目前,李孝常已经被尉迟恭和秦琼抓获。”侯君集快步走到太极宫汇报了早上发生的事情。
侯君集话音刚落,太极宫内瞬间议论纷纷。
魏征则是一脸平静的吃着早餐。
“把人带进来!”
“喏!”
“陛下有令!着尉迟敬德将军带义安王进殿!”
身形犹如铁塔的尉迟恭带着李孝常走了进来。
李孝常进入大殿,噗通跪倒在地。
李世民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右仆射,今早朝由你主持廷议!”
“喏!”长孙无忌拱手答道。
“义安王,你带兵进京有何话说?”
“我……”这一刻,李孝常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造反这事,你赢了,错的都是对的,自已现在输了,对的恐怕也是错的。
“义安王无陛下和朝廷旨意带兵进入京师,意图造反,按律贬为平民,褫夺所有封号!”
两名内侍走上前去,直接将李孝常头上的郡王标志取了下来。
李世民看向李靖,“刑部尚书,平民造反应该怎么罚?”
此时的李靖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二年杜如晦担任右仆射以后,李靖才接替他担任兵部尚书。
“斩首!”李靖说了两个字,显得十分平静。
李孝常双腿一软就倒在了地上。
这一刻,在场的大臣,尤其是武德老臣和一些依靠裙带关系的封王们心里十分慌乱,他们知道,李世民这是杀鸡儆猴,这是在告诉他们,配合朝廷政策,大家都能L面一些。
李孝常犹如死狗一样被拖了出去,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变,李世民用了一顿早餐就平息了。
李世民并不知道多少人参与其中,他只能将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召集前来,这样一来,就算再多的人配合李孝常,李孝常也必然失败。
就这样,阻碍削减封王的老臣在这场博弈之中输得一干二净。
长孙无宪十分后怕的看了一眼李世民,他非常清楚,不是自已儿子阻止的话,此时自已恐怕和李孝常一样。
长孙无忌瞄了一眼远处的李孝常,随即又将头转了过去。
长孙侨得知事情以后,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眼下终于把命保住了。
在长孙侨接下来的计划之中,他首先要让的是想法获得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谅解,起码心中不再记恨自已的爹,通时,他才能利用梦中所学去赚钱。
“侨儿,你有什么打算?要不我去求陛下,让你去国子监读书?”长孙无宪一改此前对长孙侨的态度。
“阿耶,不用了,我想经商!”
“经商?陛下虽然鼓励大唐商人经商,但是商人社会地位很低。”
“阿耶,人活着就很好了,再说了,多大的官才是大?你已经是左监门将军了。
你不要忘了,就算皇后他们接受了你,我们还有一层身份,那就是外戚。
东汉外戚专权才过去几百年,难道就忘了?”长孙侨心中知道,长孙无宪一直不安份,他属于县吏的能力却想担任宰相,这样的人在贞观朝怎么可能?
“你也长大了,也有自已的想法了。
今天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
“什么事?”
“陛下当着群臣夸奖我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长孙侨心里吐槽,这种水平还敢跟着别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