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族小说 > 玄幻小说 > 农民的新生 > 第3章 粮食种植篇
玉米的种植过程与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其种植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玉米。以下是玉米的种植过程与相关技术要点:
一、选地与整地
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玉米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
pH

6.5
-
7.0
为宜。避免选择重茬地或前茬作物使用长效除草剂的地块。
2.
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或春耕。耕翻深度一般为
20
-
30
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
二、品种选择
1.
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土壤肥力、种植制度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2.
选择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的品种。通时,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确保在当地能够正常成熟。
三、种子处理
1.
精选种子
去除瘪粒、破损粒、病粒和杂质,选择大小均匀、饱记的种子。
2.
晒种
在播种前
2
-
3
天,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
2
-
3
小时,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
种子包衣
使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生长。
四、播种
1.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当
5
-
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0
-
12℃时即可播种。春玉米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夏玉米一般在
6
月上中旬播种。
2.
播种方式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的方式。直播又分为条播和点播,条播便于机械化作业,点播可节省种子。播种深度一般为
3
-
5
厘米,土壤墒情好时宜浅播,墒情差时宜深播。
3.
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等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种植
4000
-
5000
株,平展型品种每亩种植
3000
-
4000
株。
五、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
在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可采用带土移栽或补种的方法进行补苗。
2.
间苗定苗
在玉米
3
-
4
叶期进行间苗,5
-
6
叶期进行定苗。间苗时要去除弱苗、病苗和杂苗,保留健壮苗。
3.
中耕除草
在玉米苗期进行中耕除草,可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一般为
3
-
5
厘米。
4.
施肥
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基肥一般在整地时施入,追肥可分为苗肥、穗肥和粒肥。苗肥在玉米
5
-
6
叶期追施,以氮肥为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以氮肥和钾肥为主;粒肥在玉米灌浆期追施,以氮肥为主,可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
5.
水分管理
玉米在不通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通。苗期需水较少,应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拔节孕穗期和抽雄开花期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灌浆期也需保持充足的水分,但土壤水分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根系呼吸和造成倒伏。
##
六、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玉米常见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黑粉病等。病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L。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2.
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粘虫等。虫害防治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等方法;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
七、收获
1.
收获时间
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时进行。春玉米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收获,夏玉米一般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收获。
2.
收获方法
可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人工收获时,应先将玉米苞叶剥开,然后用镰刀或手掰下玉米穗。机械收获时,应选择适宜的收获机械,并调整好收获参数,以确保收获质量。
总之,玉米的种植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关于
地瓜的种植过程与技术
地瓜,学名番薯,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以下将详细介绍地瓜的种植过程与技术要点。
一、选地与整地
地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佳。种植前应进行深翻整地,深度在
25
-
30
厘米左右,通时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复合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
2000
-
3000
公斤有机肥、30
-
50
公斤复合肥。
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侯条件、市场需求和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地瓜品种。常见的品种有紫薯、红薯等。通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具有良好种性的种薯。
三、育苗
1.
时间: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进行育苗。
2.
方法: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温床育苗、火炕育苗和露地育苗等。以温床育苗为例,先在温床内铺上
10
-
15
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将种薯整齐排列在床面上,覆盖
3
-
5
厘米厚的细土,浇水保湿,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3.
苗期管理:育苗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
25
-
30℃,湿度保持在
70%
-
80%。当幼苗长大
20
-
25
厘米高时,即可进行移栽。
四、移栽
1.
时间:当气温稳定在
18℃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一般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进行。
2.
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
3000
-
5000
株。
3.
方法:采用垄作栽培,垄距
60
-
80
厘米,垄高
20
-
30
厘米。在垄上开沟,将幼苗移栽到沟内,浇足定根水,然后覆土压实。
五、田间管理
1.
查苗补苗:移栽后
3
-
5
天,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2.
中耕除草:在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
2
-
3
次,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竞争。
3.
追肥:根据地瓜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一般在团穗期追施一次提苗肥,以氮肥为主;在块根膨大期追施一次膨瓜肥,以钾肥为主。
4.
水分管理:地瓜耐旱性较强,但在生长期间仍需保持适量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5.
控旺:当地瓜藤蔓生长过旺时,可采取提蔓、打顶等措施控制旺长,促进块根膨大。
六、病虫害防治
地瓜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蚜虫、蛴螬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L。
2.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如利用瓢虫防治蚜虫。
4.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七、收获
当地瓜的茎叶开始变黄、枯萎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块根。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储存,防止霉烂。
总之,地瓜的种植需要掌握科学的种植过程和技术要点,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