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的天和三年,边疆的烽火再次点燃。北越国,一个雄踞南方的强大势力,不断在边境线上挑起争端,侵扰着北周的安宁。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却无一人能提出退敌的良策。
在这样一个紧张的时刻,丞相吴备挺身而出,他的目光坚定,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北越国屡次犯境,若不予以坚决回击,我北周威严何在?臣有一计,可保边疆数年太平。”
周文帝,宇文邕,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他深知吴备的智谋,也知道这位丞相从不轻易发言,一旦开口,必有深意。
“爱卿有何良策,速速道来。”宇文邕急切地问道。
吴备不慌不忙,缓缓说道:“臣闻定远侯李知之子李鸣,少年英雄,武艺超群,且熟读兵书,深谙战阵。若派他出征,必能扬我国威,震慑北越。”
宇文邕沉吟片刻,他知道李鸣的名声,却也听闻他年轻气盛,不知是否能担此重任。
“李鸣虽勇,但毕竟年轻,此去北越,路途遥远,战事凶险,爱卿怎知他能胜任?”
吴备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兵书,呈上御前:“此乃李鸣所著《边疆策》,陛下一看便知。”
宇文邕接过兵书,展开细读,只见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思熟虑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抬头,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封李鸣为征南将军,领精兵三万,即日出征北越。”
消息传出,朝堂一片哗然。有人担忧,有人期待,而李鸣,这位年轻的将军,正站在定远侯府的练武场上,望着北方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坚定的决心。
定远侯李知的府邸内,气氛异常凝重。李知端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光滑的玉佩,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策。
“父亲,朝廷的旨意已下,这是天大的荣耀,为何您却愁眉不展?”李鸣站在父亲面前,眼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征战的兴奋。
李知抬起头,目光深邃地望着自已的儿子,缓缓说道:“鸣儿,你可知丞相吴备为何推荐你出征?”
李鸣一愣,他并未深思这背后的缘由,只以为是自已的才能得到了认可。
“孩儿不知,请父亲明示。”李鸣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李知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的天际,声音低沉:“吴备丞相权倾朝野,他忌惮我李家的势力,此次推荐你出征,恐怕是想借此削弱我李家在朝中的影响力。”
李鸣的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紧握双拳,坚定地说道:“父亲,既然如此,我更应该出征,展现我李家的勇武,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看看,我李家不是好欺负的。”
李知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已的儿子,他知道自已的儿子有着不输于自已的豪情壮志,但政治的旋涡远比战场更加凶险。
“鸣儿,你可准备好了?这一去,不仅是为了征战,更是为了我李家的荣耀和未来。”李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鸣单膝跪地,郑重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扬我李家威名。”
就在这时,一名家丁匆匆来报:“侯爷,宫中有使者到,说是有紧急密旨。”
李知与李鸣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李知挥了挥手,让家丁将使者带进来。
使者是一名年轻的宦官,他神色紧张,见到李知后,急忙递上一封密封的信件:“侯爷,这是皇上的密旨,请您过目。”
李知接过信件,拆开一看,脸色微变。信中宇文邕的字迹刚劲有力,只有短短几行字,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爱卿,朕知你忠心耿耿,李鸣出征一事,朕自有考量。北越国野心勃勃,朕需要李鸣这样的勇将去震慑敌人。你李家世代忠良,朕信得过。望你理解朕的苦心,助李鸣一臂之力。”
李知看完信,心中的疑虑稍减,他知道皇上这是在暗示他,吴备的提议虽有私心,但皇上自有安排,李家不必担心。
“鸣儿,准备出征吧。”李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
李鸣点头,他的心中充记了斗志,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关乎家族荣誉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