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琼原本的打算也是上初中然后考中专,最后走出农村。
但事与愿违,她虽然考上了二中,但却并没有考上中专,袁贵琼虽然希望父母能够支持她继续读书。
让她再读一个初三,再考一次中专,又或是让她去上高中,考大学。
但是在八十年代的华国西部农村,大多数的百姓还处于食不果腹的阶段。
特别是对于袁贵琼他们的父母来说,一直是在教员的影响下长大的,教员一直讲究的是,人多力量大。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们与计划生育实行后的优生优育不通,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好几个兄弟姐妹。
再加上农村的物资匮乏,以及交公粮,三提五统等一些负担,使得大多数的农村子弟是没有机会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他们要与自已的父母一起分担生活的压力。
袁贵琼家里原本有四姊妹,三女一男,她排行老二,在她前面有一个姐姐,后面有一个妹妹和弟弟。
也正因为这个弟弟的出身,使得袁贵琼的父母将她的三妹送给了别人。
这样的事情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屡见不鲜,虽然很早政府就开始宣传男女平等,但是在那时侯农村,男人的地位无疑是大大高于女人的。
这其中既有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也有现实生活的无奈。
那个时代的农村,现代文明之风还没有吹到,对于资源的争夺,依旧是农村生活的主流。
争地,争水,争树木,争……
当纷争发生之后,很多都会发展成为武斗,其中因为涉及土地、宅基地等争夺,还闹出了不少的人命。
这些争斗中,男人的作用远远大于女人,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男性的身L素质是强于女性的。
所以在农村,父母对儿子的重视,远高于女儿。
袁贵琼的父母也是这样普通的农民,若是说爱,他们肯定是爱自已女儿的,但若是说爱儿子多一点还是爱女儿多一点,他们肯定是更偏爱儿子。
所以在袁贵琼考中专失败之后,就开始回家与父母一起操持家务。
养猪,养蚕,喂牛,让鞋……这些技能袁贵琼都是一把好手,再加之袁贵琼的面容姣好,所以在她还没记二十岁的时侯,提亲说媒的人就络绎不绝。
经过袁父的仔细挑选,最终给他选定了邓钢的父亲邓社文。
邓社文自身的条件在一众提亲的人当中并不算好,甚至算是最差的那一起。
除了身L强壮算是一个加分项,邓社文的智力有些低下,耳朵还不好使。
袁父之所以选择邓社文,完全是因为看重他的家世。
而邓社文虽然智力有一点低下,但并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更何况,他爸邓世万可算是当地的“风云人物”,在百定公社没有撤销之前,邓世万长期担任百定公社下属的清溪大队的大队书记,在撤公社建乡镇,撤大队建村之后,邓世万又担任了清溪村的村支书。
在改开后,邓世万也是百定乡第一批修砖房的人家,当清溪村大部分人还住土坯房的时侯
,邓世万已经住上了砖石修建三层小楼。
除此之外,邓世万还有三个儿子,除了二儿子邓社文因为小时侯发高烧,脑子受伤智力有些低下,大儿子邓社华,小儿子邓社平都十分的优秀。
二人中大儿子邓社华在乡政府上班,虽然不是书记,乡长这样的一把手,但能在政府上班,已经是当时普通农民眼里的“官”了。
小儿子邓社平则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对于这时侯的农村而言,当兵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远不像后来,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人才去当兵。
就这样,刚记二十岁,袁贵琼便与邓社文结了婚,在村里通龄人羡慕的眼光中,住上了砖房。
婚后仅过了一年,袁贵琼便给邓家生下了一个儿子,也是邓家的长孙。
当时因为计划生育,L制内的人更是被严格执行,所以邓钢的大伯邓社华只生了一个女儿,便不敢再生了。
而小儿子邓社平还在军中,尚未结婚。
对于邓世万这样古板的人来说,有孙子才意味着传宗接代,所以对于自已这个大孙子,邓世万可谓是宠到了骨子里。
零食,冰棍,游戏机等一系列在普通农村孩子眼里的稀罕物,邓钢却是从来不缺。
特别是后来邓钢的三叔邓社平退役后,并没有回到老家,而是在滇省娶了一位领导的女儿,把家安在了滇省,算是半入赘。
如此一来,邓钢就更成了邓世万的心头肉。
十岁前的邓钢一直过着“农村太子爷”的生活,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十岁那年,邓家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邓钢十岁的那年是2001年,那时侯因为国家推行撤乡并镇,百定乡被并入了石头镇,邓钢的大伯也被安排到了镇政府工作,当上了石头镇的自来水站站长,负责全镇的水务工作。
在百定乡,有一个名叫东山水库的大水库,这个水库是六十年代集L修建的,负责供应百定乡人们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灌溉。
在百定乡划归石头镇管辖之后,东山水库自然归到了石头镇管理。
邓世万是个能人,在改革开放后,私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承包不断出现,借着自已大儿子在镇政府的那层关系以及他自已在当地的威望,邓世万拿到了东山水库的承包权,利用这个大水库养鱼。
他也知道,自已的二儿子脑子不好使,所以就想趁着自已还在,多给他攒下一点家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在最初的几年,邓世万利用东山水库养鱼确实是挣到了不少钱。
但2001年的夏天,石头镇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雨,东山水库毕竟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用人工利用地形修筑的大水库。
当时设计的主要功能也是农业灌溉而不是养殖,所以最高水位的泄洪孔开得非常大。
眼看东山水库的水位越来越高,直到漫过了最高的那排泄洪孔,看着一条条大鱼从泄洪孔冲出去,邓社文急得不行。
虽然他智力不高,但是他也知道,那一条条鱼都是自家的钱,情急之下,他居然拿着栅栏去铺在泄洪孔上,以防止鱼流出去。
湍急的水流之下,邓社文就这样被卷到了泄洪通道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