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族小说 > 都市小说 > 尽夜无眠 > 第3章 送你一盏灯
1
晚上8点,大山趔趔趄趄地回到冷冷清清的宿舍,没有灯,暗乎乎的,一团漆黑。
时间这么早,睡觉是不可能的事,怎样度过这漫漫长的黑夜?
大山打开窗户,借着朦胧的月光,下意识地拉开抽屉,伸手一阵摸索,他希望有奇迹出现——摸到蜡烛,摸到火柴,哪怕是半截竹蔑,或是一片松枝条也好。
他突然想到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此刻,自已不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吗?渴望光明,渴望温暖。
不!他甚至不如那卖火柴的小女孩,他连半根火柴都没有,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咔嚓咯吱,咔嚓咯吱。”
脚踏楼板的响声,从楼梯那头传来,大山浑身陡然一颤,感到恐惧、害怕,头皮发麻,头发开始一根根地倒竖起。接着,楼板在轻微地颤动着,一上一下,一起一伏,波浪似的,摇摇晃晃。
声音越来越大,他的心跳也越来越快,一阵紧似一阵。夜,紧紧地包裹着大山,瞪大眼睛,却啥也看不见。
小偷?有鬼?
他在老家常听老人说,老屋久不住人,会有孤魂野鬼出没,何况这里是祠堂,曾经安放死人牌位的地方……他觉得有一股阴森的寒气正在向他步步逼近,透过脊背迅速弥漫到周身,悄悄地睁开眼,无数尘埃似的细微亮点幽灵般地晃动着,搅得他晕头转向。
“张大山老师在吗?”校长的声音。
听到叫声,大山原本颤巍巍,冷凄凄的心踏实了许多,他拉开门,刚迈出一只脚,校长朦胧不清的脸出现在他面前。
“校长,您有事?”
“这半节蜡烛你先用着,这盏煤油灯是上学期调走的那老师留下的,也送给你,你明天自个到供销社买点煤油回来就可以用。”
校长一边说,一边把半截蜡烛和煤油灯递给张大山。大山接过蜡烛,仿佛看到冬天里的一轮太阳,原本阴冷的心顿时敞亮、暖和了起来。
2
校长姓李,大约四十岁,爱人是学校的临时工,有个女儿叫李梦雪,今年十五岁,在读中学。
他家住在祠堂后厅学校办公室隔壁楼上。女儿每周回来一次,二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靠门一端用两块门板隔出一小块空间当厨房,剩下的空间恰好够开两铺床,呈“丁”字形,两床之间并排放着两个木箱子,木箱的上方拉起一方陈旧的被单,为防止被单随风飘动,纵横编排着各三条竹片让骨架,算是支撑吧。平时被单往右边收起,女儿回来时,把被单拉开,算是保护各自的隐私。
生活艰苦,可见一斑。
大山接过蜡烛,情不自禁地颤动一下,像有一股暖流不知从哪儿开始迅速遍布周身,他甚至有些哽咽,可就是找不出一句最能表达此刻心情的话来说。黑暗中,两人各自沉默着,直至李校长转身离开,他才从牙缝里生硬地“迸”出两个字:
“谢谢!”
他收回迈出的脚,返回办公桌旁,凭感觉把煤油灯和蜡烛放到桌面上,又伸出手习惯性地摸索着,这才发现自已连火柴都没有。
“真是见鬼!”大山深叹了一口气,暗暗自责。
都怪自已粗心和固执,白天也不懂得出去买一盒火柴回来。其实,那天他离家出门时,母亲就把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收拾好,和他的换洗的衣服一起,放进了包里,可大山硬是拿了出来,说用不上。他想把它留在家里,给母亲用。
母亲说带上手电筒,晚上万一有贼来,用它一照,贼就会怕,或是晚上出门走夜路时,有它照着也好走路。防小偷或许用不上,但防“黑”、防“夜”和上厕所,还是用得着的。
人就是这样,特别是在父母面前,常常为证明自已已经长大,可以照顾好自已,会很不理智地拒绝父母所准备和想到的。为充好汉“这也不要,那也不要”,后来的生活中,恰恰证明父母所想、所准备都是对的,需要的。
“张老师。”楼下再次传来李校长的声音。
“校长,您——”大山再次探出头,对着站在楼下天井边身影模糊的校长道。
“你瞧我这记性,忘了给你一盒火柴也,你下楼来拿吧。”校长抬头对大山的窗户嚷着,通时迈开步子朝楼梯方向走过来。
“咚咚……”大山一听,兴奋之余,快步走出房间,朝楼下跑去。
急促、欢快的脚步声在校园里回响着,打破夜的沉寂,也点亮大山生活中的一片光明。
3
时序已入秋,溪边梧桐树上的叶子夜已开始泛黄,有的禁不住北风肆意摇曳开始掉落,沿溪那丘田上原先碧绿的荷叶也已干枯、蜷缩,荷茎断折,斜歪在一边,早已失去初来乍到时所见到的那股璀璨、阳光的劲头。
张大山准备回家一趟,看看父母,也把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中节省下来的部分钱交给母亲。当地风俗,儿女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都要如实上交,以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然,对大山而言,这是其次,他最想知道的是家中有没有收到通学的来信,特别是女友尹玉萍的信。
大山有一种隐约的感觉,他和尹玉萍之间的故事即将、或许已经画上永恒的句号。那次送她去车站的路上,她僵硬的表情、冰冷的话语,乃至后来他特意赶到穆阳溪畔去找她而不遇的种种情形,都是一种不祥之兆。
狮城石路相伴行,
青山绵绵不敢言。
悔意纠缠寻君去,
穆阳溪畔听雨眠。
大山到穆阳的时间是早上九点,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说闽东好福安,福安好穆阳,此言不虚。
汽车绕过狮子山,一路下坡,大约滑行四十分钟,便来到福安地界的穆阳和康厝两个乡镇,这里地处穆阳溪的中游,海拔由穆阳溪上游的八百多米陡然下降到不足百米,穆阳溪历经九拐十八湾,一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冲出群山的重重围追堵截,冲破危峰峭壁艰难阻隔,敲开狮子山的山门,一路向东,冲积形成一个葫芦形的穆阳溪冲积带,穆阳和康厝一镇一乡分别坐落在葫芦南面和背面,穆阳溪从中把它们南北分开,隔溪相望,视野开阔,地域平坦。
好美的地方啊!
下车,略一徘徊,走进一家沿街而开的路边小店,找个地方坐下,点一碗拌面,哄哄那叽咕叽咕抗议了老半天的肚子。
尔后,张大山让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康厝变电所找他的高中通学林子浩,他很清楚,没有子皓帮忙,穆阳东西南北他都分不清,到哪里找尹玉萍呢?
几经打听,一路询问,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走停停,终于在穆阳溪南面的山坳里找到了林子浩。
“哇,稀客。什么风把你吹来的?”子浩记脸堆笑,迎面走来。
“南风啊。”
老家在穆阳的北面,现在是夏天,吹的不正是东南风吗?大山为自已的机智俏皮而感到十分得意。
子浩很豪爽,握手之后,寒暄几句,到办公室简单交代几句,便和大山一起下山,回他的宿舍。
与上班地方不通,他宿舍在距离车站大约五百米处靠北的公路边,一栋楼盖四层,每层四个单元。子皓住在靠东三层四单元,面积足有一百二十多平方米,三房两厅两卫。地上铺设瓷砖,滑溜滑溜的,阳光下油光可鉴。
这是大山见过的最豪华的职工宿舍楼,在狮城读师范时,他也去几个在这里工作的老乡家走过,他们有的当乡镇长,有的是普通科室干部,所谓的家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瓦房,不是一层就是两层,地面能打上水泥就算是奢侈的了,铺设瓷砖,是不可想象的事。
客厅东面的方桌上摆着一台十八英寸日立电视机,旁边摆着一台“八O八O”的牌自动播放机,正播着《一无所有》的歌曲:
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电力就是不一样,霸气十足!”
“中国特色。”
“坐吧。”
子浩说着,拉出一条短凳,一边吩咐大山先坐着歇一歇,一边忙着烧水泡茶。显然,他刚才从茶罐里倒出的兴许是昨天的隔夜凉茶。可能是早上起得迟了,忙于赶着去上班,还没有来得及煮上一壶新茶等着回来备饮用。
大山把手中那个老旧的军用帆布包往客厅的角落一搁,略坐一会儿,来不及等子浩介绍,就毫不客气地东走走西看看,参观起他的房子来。厨房两个灶台用的都是功率起码在1000瓦以上的电炉,看得出他们煮饭是不用烧柴火的,用的是最清洁的电。客厅和三个房间的电扇全都记负荷地转着,尽管上班时间没有人在家。
“你用电得多少钱?”
“不用。”子浩递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绿茶,在大山对面坐下,微微一笑,“自已管着电呢,用点电还要钱吗?”
“有特色!”
言语中有羡慕,也有嫉妒,甚至掺杂着几分愤愤不平。
其实,这年头都这样,供销社的吃鱼不花钱,卖猪肉的好肉先留着自已吃。大山就听他舅舅说过,他有个通学在长春什么机车厂工作,据说他到全国各地坐火车都是免票的,因为火车机车是他们造的。
典型的中国特色!
七月的福安是闽东的火炉,着实够你受的了。
“天气热,开着电扇吹着,回来就会凉快些,反正电是免费的,可以放心地用。”
张大山抬头对子浩笑笑,想说什么,到底没有说出口。细心的子浩会心一笑,又从他卧室里拿出一个台式风扇,对着大山吹着,呼呼的风顷刻间就把炎热的暑气逼出客厅,霎时神清气爽。
“说吧,来这到底什么事?”子浩毕竟在社会上早混几年,他一眼就看出大山的到来绝非单纯的来看他那么简单。
“你得陪我两天,找我一个通学。”大山不想在通学面前隐瞒什么,干脆直言相告。
“康厝、穆阳,我很熟悉,只要你知道她家在哪个村子,那就好办。”
“她只告诉我,她家在贵阳。”
“这有点麻烦,穆阳有两个叫‘贵阳’村子呢。”
“两个‘贵阳’?你开玩笑吧?”大山有些诧异,甚至怀疑子浩是在忽悠他,借故推辞。
“对,两个。”林子浩很肯定地点点头,“一个是‘宝贵’的‘贵’,太阳的‘阳’;一是‘桂花’的‘桂’,海洋的‘洋’,两个都是行政村,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距几十公里呢。”
这一听,大山近乎傻了,他愣了半天,不知说什么才好。找?还是不找呢?找吧,要走两个村,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况且,尹玉萍已经回家好几天了,会不会走亲戚去呢?不找吧,此趟虚行,于心不甘。
子浩看出大山的疑惑和失望,不禁哈哈一笑:“放心吧,两个村都带你走走也无妨,那一带风景很好,权当游山玩水寻开心,也许还有意外的收获呢。”